來源:滁州市文化館 作者:唐勤智 發布時間:2015-08-03 瀏覽:2588次
2015年8月1日,“鳳舞中華巡展—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鳳陽鳳畫皖西精品展”,在位于六安市的皖西博物館如期開展。
本次展會由滁州市美術家協會、鳳陽縣縣委宣傳部、鳳陽縣文聯、鳳陽縣文廣新局(旅游局)主辦,皖西博物館、鳳陽縣非遺中心、鳳陽縣鳳陽鳳畫研究會承辦。此次展會歷時8天,一共展出鳳陽鳳畫研究會30多位會員的101幅鳳畫精品,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涂維良先生、老藝人吳恒元、鳳陽鳳畫研究會顧問曹秀成的鳳畫作品應邀參展。鳳陽鳳畫研究會唐勤智、謝冬梅、劉曉玲、景幸福、馬立敏、陳海珍、唐家善、曹翠蓮等作者,當日在展會現場助展。鳳陽縣文聯主席呂建東、秘書長孟慶國到會巡展。六安市文聯主席馬常地、辦公室主任潘浩、六安市美協主席孫玉石以及市老年大學等近600人觀看了展覽。六安新周報、六安電視臺對展會進行了報道。
“鳳陽鳳畫”是鳳陽民間一種以畫鳳凰為主題的手工繪畫形式。她產生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經歷代畫家、畫師以及民間藝人的精心繪制、形成其特有的固定的鳳凰造型模式:蛇頭、龜背、九尾、十八翅、鷹嘴、鶴腿、如意冠……,為中華傳統吉祥物結構中最美部分的集合體,寓意幸福吉祥。其中“九尾十八翅”意指古代“鳳陽府”管轄九州十八縣的歷史盛事。鳳陽鳳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除鳳陽老藝人口傳心授的民間繪制方法外,近期還發現了一批具有文人畫風格的古代鳳畫。其繪制手法復雜且程式化,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濃郁的民間藝術。
解放前鳳陽鳳畫幾經磨難瀕臨失傳,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極為關懷、重視鳳陽鳳畫的發展,如今鳳陽鳳畫新人輩出,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努力創新,創作出一批雅俗共賞,意韻深邃的鳳畫新作。現“鳳陽鳳畫”被列為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鳳舞中華巡展”是鳳陽鳳畫研究會為傳承和發展鳳陽民間傳統鳳文化而打造的一個品牌展會。他們以鳳陽鳳畫為載體,向展出地的人民宣傳鳳陽民間傳統文化,展示新時代鳳陽人民的文化風貌,傳遞和諧文化理念,歌頌幸福吉祥的美好生活。“鳳舞中華巡展”自開始以來,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展出,其中在上海、南京、蘇州、宜興、合肥、淮南、蚌埠等地展出時轟動一時,深受當地人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