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滁州文化旅游微信公眾號 作者:施璇 發(fā)布時間:2019-12-15 15:42:19 瀏覽:1533次
12月12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培訓暨座談會在滁州市全椒縣召開。
會議由安徽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省非遺保護中心領導,各市縣文旅局分管領導及非遺工作人員等共236人參加此次培訓交流會。
會后,與會代表還參觀了省級非遺項目走太平、全椒縣非遺館,觀看非遺表演類項目會演。
據(jù)了解,這次非遺保護工作培訓暨座談會是首次在縣級舉辦,為廣大與會代表搭建了一個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平臺,提升了全省非遺工作者的業(yè)務水平,對促進我省非遺保護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唱響經(jīng)典皖風徽韻。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保護文化遺產(chǎn)。
12月12日晚,安徽省非遺表演類項目匯演在全椒縣文化館精彩上演。我省部分國家級、省級非遺表演類代表性項目現(xiàn)場進行展演。10個精彩的非遺節(jié)目輪番上演,現(xiàn)場熱鬧非凡,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鳳陽花鼓《春風吹綠花鼓鄉(xiāng)》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小鑼,是集曲藝與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藝術。明初,鳳陽移民出門賣藝,以一鼓一鑼,唱小曲走四方,流傳到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歌和文章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唱面。 鳳陽花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它豐富的藝術元素和傳播功能,催化和影響了一批藝術品種。已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合肥馬派皮影戲《西游記二龍山》 合肥馬派皮影戲是以皮制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表演時,皮影投射到布幕上,操作者以推、拉、轉、擺、躍勾等表演技法,伴隨著音樂、鑼鼓、道白、唱腔,表演劇情,表演武打情節(jié)時,皮影隨節(jié)奏上下翻飛,十分熱鬧。是安徽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省徽京劇院徽劇《貴妃醉酒》 徽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是京劇母體的劇種之一。二百多年來,徽劇經(jīng)歷了清末鼎盛期,民國衰落期,解放初搶救期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健康發(fā)展期。 全椒民歌《風擺柳》 “一把芝麻撒上天,一肚山歌萬萬千......”全椒民歌如爛漫山花,絢麗多彩。為傳承好、保護好全椒民歌,全椒縣編印了《全椒民歌》,制作伴奏音樂,發(fā)到社區(qū)、學校、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選調傳承人教唱,在全椒縣古城小學、實驗小學等多所小學開設學唱全椒民歌的音樂課。連續(xù)舉辦了八屆全椒縣民歌大賽,并開設少兒比賽專場。2019年參加滁州市舉辦的皖東民歌大賽取得了一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該項目已入選安徽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