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小姨子在线观看|女生扒开屁股让男的桶|亲嘴扒胸摸屁股免费视频日本网站|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非遺動態

全椒縣舉辦“正月十六走太平”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來源:滁州市文化館 作者:宣揚 發布時間:2013-03-04 瀏覽:2757次

在大文豪吳敬梓的故鄉---安徽省全椒縣,有一亙古至今的第一大民俗習慣: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城內萬人空巷, 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傾家出動,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今年的正月十六走太平作為“中國.滁州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周”活動的一部分,自正月十三起就拉開了帷幕,正月十六達到了高潮,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為壯觀,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逢兇化吉、消災去病、平平安安。

正月十六走太平,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相沿成習,影響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延及全椒周邊鄰縣鄰省,而且外國人紛至沓來游覽觀光。據傳,東漢建武年間,彭城人劉平任全椒長,年荒,將朝廷撥付可修三十里城池的款項用于賑災,余款僅修了三里的小城。劉平因此罷官獲罪,押解京城。百姓感其恩,臨行之日,送別于太平橋上,此日為正月十六。此后年年此日,百姓都要到橋上走一走,以示懷念。

太平橋原為賀櫓橋,清康熙年間改名為太平橋,為石拱單孔橋(見明泰昌縣志、康熙縣志)。由于原有橋面太窄,結構老化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全椒縣委、縣政府于2010年斥資2000萬元重建太平橋,采用三跨連續梁廊橋方案,橋勢若長虹臥波,既有古典意韻,又充滿著現代氣息,為全椒的一大人文景觀。太平橋北有一口太平井,向太平井投擲硬幣,平著一去,表示財運興旺。

今年走太平活動,從正月十三日就開始了,正月十四、十五達到小高潮。正月十六一早通往太平橋的各個路段已是人流如潮,各類商業攤點,一直從太平橋擺到了街心花園。晚上六時許,人流達到了高峰,通往太平橋的各條路上人頭攢動,襄河兩岸,來回走太平的人群是摩肩接踵。太平橋兩岸香煙繚繞,炮竹聲聲,太平橋上空是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景色蔚為壯觀。經測算今年走太平人數超過50萬人次,上海、南京、合肥,甚至北京均有人前來參加,這么多人參與走太平活動,說明了大家對于清官和“太平”的熱愛與向往。

全椒“走太平”,在傳統健身走的意義上,增加了清風化雨、普灑甘霖;保國安民、平安地方;福佑鄉親、撫危濟難的諸多內容,完成了民俗的升華。近年來,全椒立足于打造太平文化品牌,在走太平的同時,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賦予了走太平活動更多的內涵。今年,全椒組織了全民健身走、“走太平”攝影大賽、民俗花燈大賽、花燈踩街表演、大型焰火晚會及大型歌舞晚會、大型用工招聘會、科技文化宣傳咨詢活動等。百米長龍、手獅舞、蘭花、花船、腰鼓等極富特色的民俗表演成了太平橋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縣勞動部門組織90家企業,提供9000多個就業崗位開展用工對接:科技、文化、衛生部門在太平橋附近設置服務臺,開展現場咨詢服務,極大地豐富了走太平的內容。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被有關專家譽為“中華民俗的活化石”,該縣將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把走太平民俗活動從臨時性演變為常態性的文化活動,讓這一民俗活動經久不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放光芒!

版權所有:滁州市文化館 地址:滁州市瑯琊區清流中路1170號 電話:0550-3048773、3046691
郵編:239000 郵箱:[email protected] 技術支持:中天科技

皖ICP備1300579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