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滁州市非遺保護中心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21-12-09 15:33:46 瀏覽:1421次
全椒門歌在沿滁河一帶因串鄉沿門乞討得名,又為“水鄉門歌”,它的形成年代無史可考。傳說清代已有藝人運用它作討飯工具,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鑼,右手持鑼錘,邊擊鑼鼓,邊唱民間小調,演唱者大都能見風采柳即興編唱。也有兩人唱門歌的,一人敲鑼,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門歌的曲調單純,與“倒七戲”中的“寒腔”調近似,聲調凄涼,娓娓低沉。
建國后,藝人的社會地位提高,為適應新時代需要,在原曲調基礎上又吸收廬劇中的“花腔”調式和流行民歌曲調,充實了門歌曲調的表現力。表演形式上有所改變與發展,登上了革命文藝舞臺。2021年,門歌被確定為滁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