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滁州市文化館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24-12-27 16:07:02 瀏覽:391次
定遠縣二龍回族鄉(王回崗》素有“武術之鄉”之美稱?;刈迦司哂袕娊?、勇武、好鍛煉、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歷史上兵荒馬亂的年代很多,再加上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于是就養成了尚武、任俠、團結的習俗,由此形成了回族人熱愛武術的習俗。十九世紀,有拳師馬剛(回族阿訇)在二龍傳授小洪拳和查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二龍武術發展進入高潮階段,全鄉設有七個拳場,習武有200多人,涌現出了一批小洪拳武藝人才。
小洪拳具有健身、護體、防敵、制勝的作用,其步型有并步、弓步、馬步、蹲步、虛步等;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搶手、扳手、砍手、掠手、攔手、撩手、抓苗頭手;拳法有沖拳、劈拳、撩拳、砸拳、側拳等;足法有踩腳、潑腳、勾腳;腿法有踢、彈、跳;身法有轉身、縮身等;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構成了完整的手、足、身、眼、步法,開成了一套系統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武藝。其形姿小巧玲瓏,節奏嚴緊,技法剛健有力,樸實無花架,招含攻防,動作實戰,自始至終行在一線,整體套路結構緊湊、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拳腳相照,伸縮性大。
練習小洪拳,除了在各種非常時期對自保和他保有著很強的威力外,還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長期堅持練習,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機能、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性都有一定的影晌。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小洪拳因其協調的系統動作,敏捷的反應,舒展的架式,成為集技藝、健身養生、藝術表現為一體,且獨具風格和特色的傳統文化體育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