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宜蘭縣中國傳統藝術推廣協會率團來我市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來源:滁州市文化館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4-07 10:04:08
瀏覽:360次
為推進海峽兩岸人民的互信與了解,弘揚中華民族大家庭優秀傳統文化,應滁州市文化館邀請,臺灣宜蘭縣中國傳統藝術推廣協會率青少年民族樂團于4月4日至6日,來我市進行文化交流。
臺灣宜蘭縣中國傳統藝術推廣協會是臺灣宜蘭縣民間文化組織,近年來曾多次組織我省文化藝術界人士赴臺進行文化交流。這次,交流協會聯系宜蘭縣壯圍中學、壯圍小學、大福小學等幾所中小學的文藝愛好者,組成青少年民族樂團,組織排演了一批以中國民族器樂為主的文藝節目,來滁州進行交流活動。
4月4日下午,臺灣宜蘭縣中國傳統藝術推廣協會文化交流團一行先后參觀了滁州市百家箏鳴古箏藝術培訓中心、瑯琊區文化館,觀看了該館少兒英語話劇和少兒舞蹈表演;參觀了滁州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現場觀看了書法表演和剪紙藝術表演。現場剪出來的十二生肖和大熊貓,都贈送給了臺灣來的中、小學生們。4月5日上午,交流團一行參觀了瑯琊山、醉翁亭和市規劃館,師生們對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規劃、發展給予高度贊揚。
4月5日晚, 安徽滁州·臺灣宜蘭“同鄉音 兩岸情”青少年民族音樂會交流演出在滁州大劇院隆重上演,本場演出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滁州市文化館、臺灣宜蘭縣中國傳統藝術推廣協會承辦。市人大副主任張盡忠,市政協副主席孫敏民、高遷,滁州學院黨委副書記倪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升武等市及相關單位領導和在滁投資興業的臺灣客商一起觀看了演出。晚會在中國傳統音樂《喜洋洋》的演奏中拉開了帷幕,這是由兩岸青少年共同演奏的開場曲目。臺灣宜蘭縣同學們的演出器樂合奏《丟丟銅》,活潑歡快,這首曲目是臺灣宜蘭民謠,起源于民間丟銅錢游戲。同時給現場觀眾們帶來了口琴合奏《柴達斯舞曲》、《大黃蜂飛行》,歌仔戲《戲鳳》,器樂合奏《美麗的鳳尾竹》等音樂節目。滁州市青少年民樂團的同學們演奏的二胡齊奏《賽馬》,把草原的遼闊美麗和牧民們喜悅心情表現的酣暢淋漓。笛子獨奏《草原牧歌》、二胡獨奏《葡萄熟了》、琵琶獨奏《十面埋伏》都充分展示了小同學們扎實的基本功和藝術表現能力。鳳陽縣燃燈小學的同學們表演了鳳陽花鼓《花鼓聲聲迎朝陽》,特意趕排了古箏齊奏《阿里山的姑娘》。晚會在民樂合奏《楊柳青青》和黃梅戲《對花》的演奏中結束,全場觀眾以熱烈的掌聲,給兩岸的青少年們贊許與鼓勵。
兩岸一家親,同奏和平發展之曲。共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海峽兩岸的青少年,以他們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理解,用精湛的演奏技藝,為滁州人民奉獻了一臺豐富多彩民族音樂盛宴。他們以民族音樂為媒介,為海峽兩岸青少年搭建起了人同根、血同脈、文同源,深厚情誼的橋梁。“同鄉音 兩岸情”民族音樂晚會結束了,海峽兩岸青少年的交流在繼續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