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區文化館:免費開放讓群眾文化枝繁葉茂
來源:安徽省文化館網站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22-01-06 08:18:36
瀏覽:1486次
琴音裊裊,翰墨飄香。10月11日,滁州市瑯琊區2021年全民藝術普及秋季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滁城各轄區的文藝愛好者歡聚一堂,共同接受一個學期的文化藝術普及培訓。“無障礙、零門檻、純公益、全天侯”是瑯琊區文化館對社會的承諾,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引得市民紛至沓來。群眾在瑯琊區文化館里唱的舒心,舞的開心。市民熱衷到瑯琊區文化館參加活動,既是瑯琊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生動寫照,也展現了在亭城文化滋養下的精神追求。
借助社會力量,提升服務水平。一是文化設施的借力。我們借助社會力量,引資300萬元在瑯琊區文化館二樓打造了以明清紅木家具陳設為主的讀書吧,有力地提升了瑯琊區文化館的硬件水平和檔次;二是藝術普及免費培訓班的借力。為提高培訓班的師資力量,增強培訓效果,區文化館借助社會力量,聘請各行業專業人員來館任教。安徽省古箏委員會理事,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滁州市舞蹈家協會會員,瑯琊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這些社會文藝骨干的加入,大大提升了瑯琊區文化館的培訓質量和服務水平。
書法、國畫、瑜珈、古箏、國服、合唱、健身操……在瑯琊區文化館里,市民可以免費享受10多項的文化藝術普及培訓。10余年來,累計開設免費培訓班3000多班次,培訓學員10余萬人,區文化館月接待人次也多次排名全省前20位。在第四次、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中,該館均榮獲“國家一級文化館”稱號。
在培訓班的選擇上,我們一直本著“群眾點單、精準服務”的工作原則,精心組織市民響應強烈的文化藝術普及課程,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幸福感和獲得感。2021年秋季,根據群眾要求,我們增設了健身氣功培訓班,邀請了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級健身氣功一級裁判員劉如鳳老師來館任教,為市民傳授八段錦、五禽戲等健身功法,群眾踴躍報名,反響熱烈。
打造文化特色,彰顯蓬勃生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公眾參與。在群眾文化蓬勃發展的良好氛圍下,瑯琊區各街道在滿足廣大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在積極打造文化特色,樹立文化品牌。西澗街道的花燈表演,揚子街道的文化藝術節,豐山街道的豐樂亭社區文化體育節,遵陽街道的北湖金秋文化藝術節,清流街道的“源清流凈”文化藝術節,瑯琊街道古道社區的火花協會、鄰里宴,龍池社區的漢學堂、百家宴……各類文化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由瑯琊區文化館培養、輔導的作者、演員獲得的地市級及以上群眾文化類的表演獎、創作獎、科研成果獎、組織獎等獎項22項。2021年,瑯琊區文化館在群眾文藝作品創作上更是佳績頻傳。布貼畫《和為貴》、烙鐵畫《國色天香》等2幅作品入圍2021年長三角傳統美術精品展,少兒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入選安徽省群眾文藝演出,舞蹈《花兒鼓兒歌兒》榮獲安徽省少兒文藝調演一等獎并入圍第三屆安徽省群星獎決賽。瑯琊區文化館更是連續多年參加安徽省少兒書畫大賽并榮獲好成績。
擴大社會影響,弘揚傳統文化。為扎實推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保護方針,2021年,瑯琊區文化館積極拓展免費培訓形式,增強培訓效果,在館外開設了“跟我學非遺”系列培訓課程,結合非遺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軍營、進景區“六進”活動,把轄區內的非遺傳承人、傳統手工技藝制作者們請進了學校、書店、社區,和觀眾面對面交流,手把手傳授,讓非遺傳承活起來。本次“跟我學非遺”活動共開展了跟我學黃梅、跟我學酥糖、跟我學撂石鎖和跟我學鳳畫等系列免費培訓活動,旨在營造全社會宣傳非遺、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同時,也通過本次活動,建立非遺傳習基地,打造非遺品牌,賦予非遺文化更多的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逐步達到夯實基礎工作,發掘當代價值,提升保護傳承水平的目的,推動非遺與文旅融合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瑯琊區文化館合唱培訓班